【历史故事】神农尝百草 找寻治愈瘟疫良方

0
88
图为神农氏像,出自明仇英《帝王道统万年图》。(公有领域)

瘟疫是災難,也是一種警示。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,古人就告訴了我們,瘟疫從何而來,以及應對它的正確方法。

追溯历史,我們會發現,神農嘗百草的真實目的,竟然是為了尋找治癒瘟疫的良方。

瘟疫从何而来?

远古时代的华夏,盘古开天辟地,女娲按照自己的模样造人。那时的神州大地上,神和人是共存的,有造物神,有风神、雷神、雨神,还出现了许多半神半人的英雄人物,是一个瑰丽传奇的时代。而掌管疾病的,也有一位神明。

《山海经》记载了一位居住在玉山的女仙:“西王母其状如人,豹尾虎齿而善啸,蓬发戴胜,是司天之厉及五残。”郭璞注曰:“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。”西王母就是一位主管灾疫和刑法的神明。这段记载也说明了,瘟疫是由神控制,从天而降的一种可怕的灾异。

当时发生了什么大事,导致天降大疫?虽然年代越久远的记录就越零散,不过有件大事流传甚广,那就是黄帝大战蚩尤,一统华夏民族。蚩尤是神话中的负面人物,长得野兽的形象,好战嗜杀,《龙鱼河图》说他“诛杀无道,不仁不慈”。蚩尤不服行仁政的黄帝,带领九黎部族作乱。天下人都说,蚩尤不死,整个天下的国家或部落都要被他毁灭了。

蚩尤带给人类的,不仅是战乱的灾祸,更严重的是人心的变异。《尚书·吕刑》中说,蚩尤开始叛乱的时候,牵连到平民,到处都是贼寇劫掠、争名夺利、虚伪诈骗的乱像。由于蚩尤的蛊惑,百姓善良的本性被蒙蔽了,他们失去了纯真美好的心灵,背离了神。

据《国语》记载,在炎帝之后的少皞时代,因为九黎乱德,民神杂糅,人神共存的秩序和法则打破了。祭祀失去法度,百姓亵渎盟誓,谷物也得不到神灵的降福,于是祸乱灾害频频出现。或许神农氏时代的瘟疫,就是神对人道德败坏的一个惩戒。

神农尝药

“时多疾病毒伤之害,​​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⋯⋯尝百草之滋味,水泉之甘苦⋯⋯一日而遇七十毒。”(《淮南子》)

尝药,是神农氏最受称道的经历了,也散见于其他古籍的记载。《释疑》说神农氏是“玲珑玉体”,即身体是透明的,能够看清五脏六腑,因此他不仅可以观察草药对人体的效用,还能够及时解毒。除了亲口品尝,神农氏也有法器相助,《搜神记》说他有一根赭色的神鞭,凡经抽打过的草药,他立即能辨别出它的毒性和寒温药性,因而有了“神农”的尊号。

关于尝药的地点,《述异记》也有记载。山西太原神釜冈上,有神农氏尝药的鼎;成阳山上有神农氏鞭药处。今天大陆的湖北省西北部的神农架,相传就是神农氏当年搭架采药的遗址。

神农氏像,出《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》(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),18世纪绘制,法国国家图书馆藏。(公有领域)

出于治疗疾病、毒伤的需要,神农氏便开始尝百草寻找解药。不过《淮南子》的记载还是太简略了,若再进一步追溯,我们会发现,神农尝百草的真实目的,竟然是为了寻找治愈瘟疫的良方。

现存最早的汉族史诗《黑暗传》,就记录了这段沉重的历史:“当时天下瘟疫广,村村户户死无人,神农治病尝百草,劳心费力进山林。”诗歌还讲述了神农氏尝药的艰险过程。他吃下药草后,不幸中毒后腹痛难忍,急服解药祛毒。如此坚持下来,他辨别出七十二路毒神,找到还阳草救活了百姓。神农氏尝药不止一次,他在位一百多年间,疫病时常爆发。每次,神农氏都不忍百姓为病痛折磨,就亲自到深山老林中,亲自尝药,用自己的神力拯救苍生。

除了毒草对身体的伤害,神农氏寻药的过程也充满了苦难和考验,但他也受到上天的保佑,遇难成祥。比如他在山中无吃无喝,乌鸦就飞来告诉他,大树上有充饥的果子;遇到吃人的狮子,他就勇敢地战胜并收服它,驯化成帮他一起试药的“药狮子”;遇到难以攀缘的高山,他的脚边就突然出现一根千丈长的藤条,成为制作云梯的工具。

最终历经千难万险,“神农尝百草,瘟疫得夷平。”

医病更医心

瘟疫降临时,神农氏以君主之尊,承载万民疾苦,怀着仁爱无私之心,不辞辛劳以身试药。此外,神农氏更注重心灵的净化,从根本上袪除瘟疫的灾难。

比如,神农氏发明琴瑟以及古乐《扶持》《下谋》,能够道天地之德,表神农之和,具有教化人心的力量。《路史》说神农氏制作了精美的瑟,可以调和元气,消弭欲望。扬雄《琴清英》开篇也提到:“昔者神农造琴,以定神,禁淫嬖,去邪欲,反其真者也。”

北朝佚名壁画,纵70厘米横78厘米,甘肃酒泉丁家闸北凉墓。(左起仪器):细腰鼓,长笛,阮咸琵琶,古琴。(公有领域)

古时候,乐与药相通,人们弹奏雅乐,能够稳定心神,摈除杂念邪欲,达到修养正气、返本归真的境界。当整个社会道德回升时,人们就不再肆意作恶了,也会反思和忏悔罪过,瘟疫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。

资料来源:大纪元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